★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采风
彩虹之旅:扬中华国粹,承中华文化
(通讯员:鲁钰悦 姚奇君 曹渝洁 路鑫雯)7月14日,由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妇女联合会组织开展,恩施市毕兹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具体实施的“2019年恩施州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彩虹行动’”正式启动。
为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的认识,提高留守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7月17日下午,湖北大学方俊明志愿服务队“虫儿飞”支教队三支分队分别在宣恩县二虎寨村小学、来凤县枫香村小学、利川市旗杆小学开展了以“扬中华国粹,承中华文化”为旨的主题活动。
“大家知道什么叫做非遗文化吗?”主讲志愿者教师的发问引起了学生的广泛讨论。借此,志愿者从地址、用途、来历等方面介绍了扎染、雕版印刷、景泰蓝、剪纸等传统非遗产品。随后,志愿者重点围绕皮影戏展开了当日的非遗教学——包括皮影戏的“原产地”及其表演形式,志愿者一一为学生解答疑惑,拓展认知。学生从志愿者的讲解中了解到了皮影制作工艺之复杂,手工雕刻之精细。
“孩子们可以感受手中材料从零散到完整,慢慢组装完成的过程。只有这样大家才能真正感受皮影的魅力。”志愿者高欣欣谈到。同时,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各组成员以皮影为表演工具,编排了从名著中截取的情景片段,并上台展示团队成果。课程结束,学生们感叹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之大,也体会到了传统工艺制作的不易。
景泰蓝,又名掐丝珐琅,作为中国的著名特种工艺品之一,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制作景泰蓝有利于提高儿童动手能力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和传承。
下午2点,赴旗杆村开展“彩虹行动”的志愿者们带领这里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传承之旅。首先主讲志愿者为大家介绍了景泰蓝工艺及其制作原理,为使孩子们更好的感受非遗之美,志愿者将准备好的景泰蓝工艺画半成品进行现场点蓝教学。接下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通过进行分组体验教学,孩子们进一步了解非遗、认识非遗、宣传非遗、珍爱非遗,小班化教学模式与景泰蓝工艺画之细致可谓相得益彰。
孩子们在感叹景泰蓝的非遗之美的同时,也惊呼非遗文化中鲁班锁的神奇与精妙。鲁班锁起源于古代中国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课堂上,志愿者向大家隆重介绍了鲁班锁和木匠鼻祖鲁班,着重介绍了集聚中华民族智慧的榫卯结构。讲解结束之后,志愿者带领大家解密鲁班锁收手艺,体验非遗“活起来”,现场的小朋友都玩得不亦乐乎。“鲁班锁其实是打开你脑筋的锁,”志愿者路鑫雯说道,“孔明锁考验的是抽象立体思维,虽然看上去简单,其实奥妙无穷,如果不得其要领,很难完成拼合。
学校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沃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是我们新时代共同的责任。“虫儿飞”支教队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生生活,通过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湖北大学方俊明志愿服务队开展教育活动
(通讯员:李石玥 高欣欣 姚奇君)7月18日 为培养留守儿童的爱国情怀,传递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湖北大学方俊明志愿服务队“小飞虫”支教队在恩施州妇女联合会、来凤县翔凤镇妇女联合会和枫香村村委会以及恩施市毕兹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支持下,举行了第五天的活动。
早上8:00,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到达教室端正坐好,屏幕上呈现着今天上午的主题——“国旗。”
做了充足准备的陈艺伟志愿者上台向孩子们介绍关于国旗的历史与演变,并邀请孩子们上台领读。在讲解环节结束后,队员们向每个孩子分发A4纸和彩笔,在队员们的带领与指导下,孩子们逐渐勾勒出了国旗的轮廓,一笔一划着画着星星,接着拿彩笔给国旗上颜色,将吸管化作旗杆,粘在国旗上。
最后,大家举起国旗,在空中摇曳着,队员们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并带领孩子们齐声合唱,孩子们一边挥舞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国旗,一边高声歌唱,充满自豪与满足。
下午,孩子进行了午休之后,继续精力充沛地进行接下来的课程——“亲情”,这里的孩子有很多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今天下午的活动,我们让孩子们通过绘画与写信的形式,积极抒发自己的情感。孩子们呈现的画卷异彩纷呈,花儿、小草、云朵等景物纷纷跃然纸上,在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稚嫩的画法下,画面上的家园多了一份可爱,多了一份质朴与真实。
孩子们还在信纸上写下平时对父母难以启齿的话语,看着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写着,队员们充满欣慰,但也有些惋惜与无奈,想说的言语,想要的陪伴,日夜的思念,一张信纸怎足够承担起这么沉甸甸的重量呢?
“留守儿童们缺少父母关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孩子们的技能,还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志愿者向慧子说道。今后,“小飞虫”支教队还会更加努力,提升留守儿童生活技能、对美的感知能力·,以及表达感情的能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志愿者们旨在通过趣味活动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增进家国意识,并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了解与感情。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小飞虫”支教队会继续让爱国、爱家之情贯彻孩子们的内心情感与生活,提升孩子们的思想与价值观。
有机硅橡胶的应用与回收情况
(通讯员:周苗苗 豆朋辉)7月17日,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硅橡胶应用和回收调研项目团队走访了孙争光教授有机硅材料课题组,调研硅橡胶的应用及回收情况。
据孙争光课题组成员许秀伟学长介绍,硅橡胶作为一种具有弹性好、耐高低温等多种优良特性的复合型有机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种领域,如建筑用的密封胶、婴儿用的奶嘴、医用的人造血管以及彩妆护肤品等。正是因为应用的广泛性,所以每年的需求量也极其巨大。除了硅橡胶的应用,许秀伟学长还指出了硅橡胶的不同的分类以及它们的应用范围的区别:高温硫化硅橡胶是高质量聚有有机硅氧烷加入补强填料和其他各种添加剂,采用有机过氧化物为硫化剂,经加压成型模压、挤压、压延或注射成型,并在高温下硫化而成,可以生产硬度较高的产品和弹性比较好的硅胶制品,一般拉伸度、硬度、撕裂强度等性能好;而室温硫化硅橡胶的特点则是在室温生产情况不用加热,在一定的模压压力基础就可以固化成型,且在生产硅橡胶制品时只需加入不同的添加剂,就可使胶料具有不同的密度、硬度、强度、流动性和触变性及阻燃、导电、导热、耐烧等各种特殊性能。
通过介绍,调研团队了解到,现在主流的回收方法是将硅橡胶废品分解直接应用到其他方面或分解后重新合成从而实现再次利用。说明过程中,许秀伟学长还为项目团队进行了演示,这让调研团队对硅橡胶的应用与回收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于调研团队对现今硅橡胶产业的疑问,许秀伟学长答:“高能耗是硅橡胶产业发展受阻的一个重要关键。在生产硅橡胶的过程中,需要经过高温等高耗能工序,所需的成本很高,因此很多企业都在降低能耗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除此之外,不光是高能耗,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现如今国家提倡环保,企业也要响应国家号召,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道路,加强科技研发,解决所面临的困难,才不会被市场所淘汰,从而紧跟时代步伐。”

据悉,调研团队在后续的调研过程中将奔赴各地进行更深入的走访调查。团队队长刘成城对此次调研信心满满:“我们会虚心求教,不卑不亢,在勤于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勇于面对调研中的重重困难,为建设美丽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