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引领教育湖北大学广大青年学生在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积极响应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的号召,湖北大学于2019年继续组织开展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期导读
1、孝感文化走进澴西课堂——七色光支教队澴西学校分队特色课堂纪实
2、安全进课堂,关爱助成长 ——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队远安分队暑期实践纪实
3、主题课程进课堂,异彩纷呈花样多——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队远安分队暑期实践纪实
为继承和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7月23日,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队孝昌县澴西学校分队开展“孝感文化进校园”活动,从皮影戏、“二十四孝”和本土传统美食三个方面带领学生走进本土文化的世界。
“中国汉族民间有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它就是皮影戏。”支教队员严洪梅在澴西学校一二年级课堂上说道。
皮影戏《武松打虎》中“叮叮当当”的配乐、“咿咿呀呀”的唱腔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皮影戏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被国家列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悠久的历史,孝感皮影戏更是以“不受季节、场地所限,唱腔优美”而著名。
课堂上,支教队员严洪梅先是播放了一段经典皮影戏片段,接着便从孝感皮影戏讲起,一二年级学生对本土皮影戏竟完全不了解,这让授课老师感到担忧,同时也让支教队深感责任之大。
传承传统民间艺术,从小抓起,对于传统文化缺失问题,当代青少年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支教大学生能做的,只是在孩子心中种下皮影戏的种子。
通讯员:曹艳勤 严洪梅 胡惠敏
杨昕怡 李清清 徐冰倩
7月16日上午十点,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队澴西学校分队五、六年级在教室内开展以“一封家书 感恩有你”为主题的手工活动课,教授学生制作信封、书写情意,将心中的爱化作一纸书信,送至最亲的人。
为增强学生用电安全意识,7月16日,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队志愿者秦代洁为“阳光家园”的学生上了一堂通俗易懂用的电安全教育课。
秦老师首先带领学生认识了电流和各种用电安全标示,为学生普及科学常识。“禁止湿手触电”、“不能用湿布擦拭带电物体”......她以多则有趣的用电误区漫画作为引子,让学生谈谈生活中常见的危险用电行为,劝诫学生改正错误用电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用电习惯。
随后,就如何防范雷电对人的伤害这一问题,她结合多个生活场景和学生共同分析探讨雷雨防范问题,并为学生讲解触电急救中的危险注意事项和安全急救措施。“小朋友年龄比较小,无法实施救护,应该及时叫大人来处理,让医生来救护。”她强调道。
“变压器,常有电,大人小孩要远离......”最后,秦代洁以一则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结束了本次用电安全教育课。
“禁令标志用来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黄底、黑边、黑图案的是警告标志”.....木瓜铺村“阳光家园”周边公路较多,且路况相对复杂。为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学生人身安全。7月16日,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队志愿者和露给阳光家园的孩子们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通安全教育课。
与以往的交通安全课不同,支教老师以交通标示作为切入点展开课堂。她以多张交通事故的照片为引子,通过醒目的禁止标志、真实的画面,剖析不文明交通造成的严重后果,向学生强调熟知遵守交通法规的极端重要性。她通过带领学生认知交通标志并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向学生们传授了“禁令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等多种交通标志,并普及各类交通常识,让学生对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露在课内强调,“加塞儿”、“在公路上嬉戏打闹”等不规范的交通行为必将造成严重后果,告诫学生放学应按照交通规范过马路。最后,和露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交通安全顺口溜”,让学生牢记交通规则。
近日,杭州9岁女童章子欣被租客带走事件让人心痛,也引发社会对农村儿童、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7月22日,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队支教老师和露通过案例、故事,图文并茂地给学生上了一堂“防拐安全教育”课。
“一定不能轻易跟陌生人走”“坏人惯用的伎俩有假装求助、伪造身份……”“如果无法按时回家,一定要和家长联系”……支教老师和露利用课件,通过漫画版的场景再现、趣味提问等方式与学生互动,带领学生识别“坏人”,掌握自我保护、防范危险的方法。互动环节,支教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演练,纠正学生的行为,向学生们讲解该如何巧妙应对陌生人的诱导拐骗等安全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踊跃举手发言,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一双双眼睛认真专注,一对对小手高高举起……生动多样、贴近生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兴致高涨,实用的防拐知识让学生受益颇丰。最后,活动在全班大声朗读“防拐”安全口诀中结束。
“很多对这个世界还不太了解、对真实的拐卖仍存在误解的小朋友仍需继续加强防拐安全教育,我们需要不断在他们心中敲响警钟。对他们而言,多教育早预防真的很重要。”课后,支教老师和露说道。
为激发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队远安木瓜铺村分队于7月19日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领略汉字魅力、垃圾分类环保知识以及手语舞蹈《国家》,每一节主题课程都异彩纷呈,给学生的暑期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
“说它小,下面大;说它大,上面小”、“一只黑狗,不吼不叫”、“皇帝的新衣”……7月19日上午,木瓜铺村“阳光家园”中传来阵阵笑声,由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队志愿者和露开展趣味汉字课堂,为学生们带来了一次别样的汉字文化体验。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楷体,“耳”与“目”字一连串的演变令学生们大呼“神奇”;汉字如画,“山”和“月”等图画文字通过生动的图片展示“生”出了“花”,各种汉字知识让学生领略到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在看图认字环节,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来历和演变妙趣横生。“三人成众”、“不正即歪”、“会意字”中的奇妙组合令人回味,“声符”和“字符”结合成的“形声字”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受汉字搭配组合的美妙。在猜字谜环节中,学生新奇的答案令人印象深刻,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汉字文化”的精粹。整堂课程气氛火热,支教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趣味性的学习知识,学生们争先回答问题,与老师互动。
汉字中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沉淀着千年的中国优秀文化。据悉,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队以趣味课程为出发点,通过开展“科学启蒙”、“艺术益智”、“安全自护”、“课业辅导”等主题课程,普及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为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环保知识,帮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7月19日上午,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队队员木瓜铺村“阳光家园”中开展了“垃圾分类”主题教育课堂。
“画过画的废纸是其他垃圾”、“茶叶渣是什么垃圾”……在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支教队员彭碧薇引入科普视频,普及不规范处理垃圾对环境的严重危害。视频《西天取经之垃圾分类》通过师徒四人的趣味分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垃圾,直观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小猪佩奇”垃圾分类法、趣味抢答、垃圾分类歌……课堂上,垃圾分类知识被设计成各种趣味游戏,形式生动活泼,便于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学习正确处理和利用垃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整节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争当“垃圾分类小能手”。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除了上海,全国各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也正在逐步推进。据了解,远安县抓抢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机遇,于2015年建立包括花林寺镇木瓜铺村在内的4个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试点村,建立可利用垃圾回收、有害垃圾收集等五大体系。花林寺镇各村(居)于2018年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大力宣传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高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
“一手食、中指先置于鼻部,然后下移并收缩,伸出拇指,这个动作表示帅气、美丽……”7月19日下午,木瓜铺村“阳光家园”中,学生们正跟随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队志愿老师陈肖依比划着手语。
为锻炼学生的手脑配合度,加强学生对手语及聋哑症的认识,支教队开展手语系列课程,带领学生进入手语“世界”:认识聋哑人,学习比手语,舞出手语歌。
伴随着动人的旋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着手语舞蹈《国家》。“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手语知识的同时,能通过歌声和手语舞蹈献礼祖国70华诞。”陈肖依介绍道。
“你们知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怎么用手语表示出来吗?”除带学生认识一些基本的手语动作如“你好”、“你吃了么”外,陈肖依还在教学中穿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部分词语的手语教学,让学生能通过手语认识并学习公民应该恪守的基本价值标准。学生们你一“比”我一“划”,使用上课学到的手语进行着简单的交流,气氛热烈。
据悉,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队以趣味课程为出发点,通过开展“科学启蒙”“艺术益智”“安全自护”“课业辅导”等主题课程,普及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讯员:陈肖依 彭碧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