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玉露亲体验 江城茶客领茶香
(通讯员:柴孟岑)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赴恩施调研团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来到了海拔900多米的蓝焙·恩施玉露生产加工基地。

调研团队首先参观了政企共建的恩施玉露文化馆,文化馆内陈列着恩施玉露的传统制茶工具。讲解员为团队介绍了恩施玉露的发展传承,团队认真听讲并提出问题。亲硒源制茶师傅陈昌文向团队介绍了恩施玉露的生产过程,包括摊青、蒸青、搧干水气、炒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焙火提香、拣选九大工序,其中整形上光是制茶工艺中关键一环。

在陈师傅指导下,团队体验了整形上光的“搂”、“搓”、“端”、“扎”四则手法。活动结束后,队员们身上都洋溢着满满的茶香。经过全身消毒后,团队参观了蓝焙·恩施玉露加工流水线与手工封装车间。手工封装车间里的工人大多为附近的居民,体现了蓝焙·恩施玉露公司带动当地经济,提供就业岗位,助力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所做出的贡献。

公司封口工人朱诗珍阿姨提到,在来蓝焙·恩施玉露公司工作后,相比之前家庭产茶自销,收入有了很大的增加。“以前我做采茶工作,收入不稳定。现在每个月都能拿到工资。”朱阿姨向团队介绍道。团队近距离接触了恩施玉露,体验了制茶工艺,对以后了解恩施玉露、体验恩施茶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恩施玉露第十一代代表性传承人蒋子祥:
一个茶艺工匠的初心与担当
(通讯员:朱佳月 范奕鸣)作为恩施的名片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4月恩施玉露被选为东湖国宾用茶,2018年5月被选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用茶,其文化品牌价值得到历史性飞跃。7月12日,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赴恩施调研团队来到位于恩施白杨坪镇洞下槽村的亲硒源茶叶有限公司,对恩施玉露第十一代代表性传承人蒋子祥进行了专访。

不忘初心 深耕玉露
“实现初心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变数,只有坚持初心,才可能实现初心。”
蒋子祥的初心便是传承恩施玉露的制作技艺。
自1988年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杨胜伟老师研学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以来,蒋子祥先生从事恩施玉露制茶工艺长达三十余年,在提到恩师杨胜伟时,蒋子祥说:“跟随杨胜伟先生学习茶艺,使我确定了一生事业发展的方向。”
2003年,为了实现传承恩施玉露制茶技艺的初心,蒋子祥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转战商海。“创办企业自然有压力,但只要拥有强大的信念,所有困难就能迎刃而解。” 蒋子祥说。同年,蒋子祥成为中国首位将恩施玉露打造成商标的人,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005年,与江苏客商共同组建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出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开拓性地走出了恩施茶业外商引资的新路。

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为更好地展示恩施玉露精神,传承恩施玉露文化,蒋子祥离开了润邦公司,立志打造一个自己的国家级文化品牌。2012年8月,蒋子祥建立恩施亲稀源硒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更多经历投入到恩施玉露传统技艺的传承中,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我在润邦辉煌时期离开在很多人看来是不理解的,但现在看来我能将恩施玉露的文化传承得更好。”蒋子祥说。同时为了将恩施玉露品牌发扬光大,蒋子祥创建了全国首家恩施玉露体验馆。“只有产业融合,企业才能长足发展。”蒋子祥说道。为了走茶旅融合的道路,亲硒源公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观光性茶园栈道、民宿和接待中心,建立特色茶园、长廊、玉露阁。“游客的参观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品牌传播。”蒋子祥希望通过丰富“蓝焙”品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对茶文化感兴趣者,扩大品牌传播力度。亲硒源还通过举办茶展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学校”等活动,让年轻一代也了解恩施玉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了一批第十二代传承人,为恩施玉露注入了新鲜血液。

以产业振兴带动农民脱贫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产业振兴,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就业,推动农民增收。”蒋子祥认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就是带动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实现脱贫。亲硒源公司驻扎农村,承载着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任。作为恩施市龙头企业,亲硒源公司大力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广大农户的参与和肯定下,精准扶贫取得了一定实效,探索出了“四个一”的扶贫模式,即壮大一个企业,带动批合作社,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公司领办了白杨坪镇茗丰茶叶专业合作社、沙地乡楚蕊茶叶专业、芭蕉侗族乡亲硒源茶叶专业合作社,现有农民社员416户,其中贫困户103户。带动当地15000亩茶田,公司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合作社订立收购合同,合作社按照保护价收购贫困户茶叶。从而建立了与合作社和农户的科学利益连接机制。
七色光支教——孝昌县实验中学
首次培训班开始报名

(通讯员:魏锦荣 陆艳丰 胡红丽)7月14日、15日,在孝昌县陡山乡实验中学,前来报名参加“七色光”支教培训班的学生络绎不绝,最终,共计71人报名参加暑期补习。

据此次七色光支教队队长彭宜红介绍,湖北大学政法院七色光支教队于2015年正式成立,随着历年的发展,七色光支教团队愈发壮大,也是在今年新增了孝昌县陡山乡实验中学支教点。“七色光”支教队将免费为留守儿童开展涵盖暑期作业辅导、功课补习、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和心理咨询等内容的培训,为留守儿童提供一处温馨的暑期乐园。

自7月14日开始至8月15日结束,为期一个月的支教培训,目前正在火热报名中。这一项目活动旨在“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希望家园”,对留守儿童开展兴趣培养和素质拓展,解决大部分监护人“看不住、管不到”的难题,让在外务工的父母能安心工作。“我们向孩子们传播的不仅仅是一个月的课堂知识,更是一种笑对生活、热爱生活、感恩父母的情怀,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彭宜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