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团情快讯 >> 正文

高举文化传承旗帜 增强家族历史认同——湖北大学学生赴襄阳调研家族文化现状

作者:周子淇 高琦 刘豫贤 李泽源 姚倩     发布日期:2019-09-12     浏览次数: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体会新时代背景下家族文化的发展,78日至711日,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赴襄阳市调研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项目调查团队(以下简称团队)专程前往湖北省襄阳市单家祠、习家池、古隆中武侯祠等地,通过实地寻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了解家族文化的发展,探寻家风的重要意义,及其当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政府斥资修缮祠堂,家族文化有所依托

 

襄阳市大力重视家风建设。据悉,襄阳市政府出资200万对单家祠堂进行大修,修缮后将作为北街一个重要的景点。

 

710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该地对其负责人和街边游客进行采访,单家祠修复项目负责人张先生告诉团队成员,近些年,襄阳市政府十分重视家风文化的建设,对于一些有悠久历史的祠堂,提供资金进行修整,同时鼓励其对外开放,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本家族优秀的家族文化。在单家祠附近纳凉的李先生也表示,家族文化是家族命脉,不管何时何代,人不能忘本,家族文化就是提醒族人不忘根,不忘本。

随后,团队在街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82.7%的人家里没有族谱或没有完备的族谱,仅有17.3%的人家里有完备的族谱。有93.8%的人对于自己家族的宗法停留在一般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层面上,仅有6.2%的人对自己的家族宗法有所了解。从中不难看出家族文化在传承和普及方面仍存有很大的问题。但同时又有97.8%的人觉得有必要重视家族文化,这也反映出村民心理上对于本家族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响应文化号召,弘扬新时代优良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近年来,襄阳对家风建设尤为重视,政府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家风建设的活动。据悉,今年的522日,襄阳市家风、家教实践基地落户隆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襄阳市家风建设现状,710日下午,团队来到古隆中武侯祠。隆中是诸葛亮躬耕、求学之地,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等史事都发生于此。武侯祠为襄阳古隆中的主要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武侯祠的侧门坊上,印刻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八个大字,其距今已1800余年,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祠中,仍能看到诸葛家族的家规、宗祠和二十代族谱。先祖遗风传百世,后裔远志继千秋

参观完毕,团队一行人采访了姓氏起源卷轴纪念品店的店员王女士,她说,“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的姓氏家族文化源远流长,要认识了解中国姓氏家族文化,首先要知道姓氏家族这个根从何而起。”回去途中,司机冯师傅谈到,“我自己家中没有族谱,也没有祠堂。但是我认为这些应该是要有的,家族文化是需要重视的。”

 

通过此次在襄阳关于家族文化的调研,团队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秉承中华风骨,傲然于当代的雨雪风霜,去发掘逐渐被大多数人遗忘的宗庙祠堂,去聆听一曲家族渊源的传世绝响。我们共同希冀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繁荣昌盛!

下一篇:江渝同舟,与爱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