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团情快讯 >> 正文

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简报第一期

     发布日期:2019-09-12     浏览次数:

 

精准扶贫在行动,湖大学子探实情

——以麻城市龟山镇周家岗村为例


(通讯员:唐洁 郭燕飞)党的十九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党的工作重点。通过凝聚社会力量,实施多种方略,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在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脱贫。“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精准扶贫方略覆盖了全部农村人口,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党的精准扶贫理论在国际上也获得了高度赞誉,为其他有需要的国家开辟了新思路。


为更好地了解“精准扶贫”一系列方略的实施情况,湖北大学商学院暑期实践麻城小分队于2019年7月6日来到了麻城市龟山镇的重点贫困村——周家岗村进行调研。


undefined


周家岗村地处龟山镇中部,麻城公路南北贯通,四面高山环绕,中部小山连绵,山多地少,但环境优美。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及各级领导关怀支持下,周家岗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饮水条件都得以有效改善和升级,学校、医疗室、福利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undefined


通过与周家岗村赵主任的深入交谈我们了解到,在周家岗村,扶贫的方式涉及到“五个一批”的各个方面,用赵主任的话来说就是“应有尽有!”,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们重点从光伏、农业、教育等几个方面了解周家岗村产业扶贫的现状。


undefined


在现有的产业中,光伏产业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光伏扶贫项目投资额共1300万,其中1200万来自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另外100万由包括周家岗村在内的12个村共同出资。项目建设地点在龟山镇矮桥村。协议规定第一年给予贫困村10万元分红;从第二年开始,每年给予贫困村入股资金10%的分红;同时每年给予贫困户入股资金10%的分红。光伏产业改变了贫困户和贫困村的收益情况,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来源。


undefined


赵主任还告诉我们,虽然有了补贴和其他收入来源,但农业收入仍是主要的。周家岗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粮油、板栗、水稻、油茶、茶叶、药材。目前,板栗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每到收获季节就会有合作的经销商上门收购,收入较为稳定,周家岗村未来准备大力发展油茶种植,进一步拓宽收入来源。由于周家岗村处于小丘陵地带,且面积只有3.4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不足1亩,另外由于劳动力的外流,想要大力发展农业也并非易事。


undefined


周家岗村之行,使队员们对于精准扶贫的现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了解了扶贫的过程中发生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通过走访村委会和农户,探寻真实的农村生活,觉得“精准扶贫”对于大学生来说绝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我们有责任利用所学知识,积极地为扶贫行动谏言献策!



恨春归无觅处,广润河畔草木香

——寻访建国后濒临失传的草木染工艺


(通讯员:谭李伊娜 何钰婷)为响应十九大号召,传承非遗文化,秉持着文化自信,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赴恩施州调研西兰卡普染色技艺团队于7月5日到达恩施州建始县,并于7月7日至9日,先后通过调查建始县图书馆文献、走访当地老人、亲身实践等方式进行探究,初步了解了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传统植物染色技艺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流经建始县的广润河河水涓涓不息,流淌着我们团队对西兰卡普染色工艺的好奇心与探究心。怀着浓浓的好奇心与探索心,我们走进了建始县图书馆,想要通过县志,了解到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染色工艺。


undefined


由于文献资料不够完整,我们未能找到清道光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建始县志中关于这种古老的染色工艺的历史。虽然这个难题未能解答,我们倒也从县志中了解到建始县丰饶的物产,如黄柏、五倍子、栀子、紫苏等药类植物,这些植物可以制作染料。据悉,近年来“生态、环保、多元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发展主题之一,天然植物染色工艺以其无害、可降解、就地取材的特质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找寻这种工艺也正是我们团队此行的目的。


undefined


提前和张国英(87岁)、刘承英(86岁)两位老人联系后,我们带上摄像机,踏上了去往建始县红土坪乡的寻访之途。两位老人虽已头发花白,但仍精神矍铄,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为保证交流的畅通,我们还特邀当地老人李德秀老人同行。在表明了我们的来意后,张国英老人开始向我们介绍:建国后红土坪的三队、四队、六队、七队曾经大量种植过一种叫做“蓝紫”的植物,这种植物被染坊收购,可以用作染料。之后她也向我们介绍了蓝紫染布的方法。遗憾的是,自染坊被取缔之后,蓝紫也消失无踪,如今再难寻找。而刘承英老人则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用桑叶染色的方法。她清晰的思路,迅疾的语速让我们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尽管偶有遗忘,却也能迅速回忆起来。三位老人的引导让我们受益颇多,也让我们对接下来动手染色的过程有了眉目。


undefined

▲从左往右依次为刘承英、李德秀、张国英老人

7月9日,我们团队综合了调查资料及采访经验,进行了初步的染色实验。团队结合专业知识,利用桑叶、小叶紫檀粉、茜草等原料,探究植物染料着色的关键工序。


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赴恩施州调研西兰卡普传统染色技艺团队将继续在实践中探寻传统草木染的技法,感受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长恨春归无觅处,广润河畔草木香,这奇异的草木芳香,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武汉市分级诊疗制度调研团队

前往卫健委进行调研

(通讯员:邓元)政府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了解分级诊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难题,调研团队于7月2日前往相关政府部门开展调研。经了解,分级诊疗的牵头部门为卫生健康委员会。


经过事先预约和基于武汉市各区分级转诊制度实施的不同状况,调研团队选择了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武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东西湖区卫生健康局三个地点。


undefined


调研团队首先去到了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人沈科长首先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大致情况。2016年初,武汉市开始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制度是五项基本医疗制度之首,目前正在一边推进一边完善,各地政府都在不断探索,每个地方的具体措施也各有不同,但各具特色。武汉市则以全科医生为主,强化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只有基层医疗水平上去了,病人才愿意去基层,不能用强制性的手段将患者分流到基层。2020前武汉工作都是以强基层为主,2030年希望能实现分级诊疗的基本目标。医改的最终目标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们要不忘初心,不能用强制性手段剥夺病人的就医权。


之后调研团队来到了武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遗憾的是,武昌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工作繁忙,愿意在7月底与我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因此此次调研只是向我们简单介绍了武昌区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情况。


undefined


最后一站调研团队来到了武汉市东西湖区卫生健康局。武汉市东西湖区是武汉首批进行分级诊疗试点的区域,为了了解试点区和非试点区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存在的差异,调研团队来到了东西湖卫生健康局,并有幸与相关工作人员田科长进行了交流。田科长向我们全面的解释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含义。分级诊疗有4个含义,分别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基层首诊的问题十分严重,基层的能力不足,人们不信任基层;双向转诊的意思就是建设医联体,具体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大医院的专家到基层坐诊,提高基层的能力;大医院派业务院长到基层参与管理;打通基层医院和二级以上医院的药品目录;下转病人免起付线等……药品、人力等基本条件具备了,才能更好地实施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包括远程、转诊的绿色通道、预约挂号和上级医院分给一定的专家号源给下级医院等。


undefined


今天的调研收获丰富。调研团队看到政府也在致力于解决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难题,相信在社会各方力量的聚集下,武汉市分级诊疗制度会得到更好的落实,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得到改善。


下一篇:湖北大学2016级本科生周子傲在ACS Nano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