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团情快讯 >> 正文

非遗进校园 《人民的非遗》音乐会燃动湖大之夜

作者:杨子涵 瞿千千 孙依溪     发布日期:2025-11-08     浏览次数:

11月7日晚,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倾力打造的《人民的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音乐会在湖北大学小礼堂盛大开幕。《人民的非遗》音乐会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在2021年“非遗日”策划并提出,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初心开展艺术传播和普及。本场音乐会汇集了20首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级或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的民乐与民歌,为近千名师生呈现了一场“独一无二的非遗艺术盛宴”,也成为我校推进美育浸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一课。

伴随着暖场节目《问月》的悠扬曲调,音乐会在观众热切期待中正式拉开帷幕。首先登场的是气势恢宏的器乐合奏《声声不息》,19种民族乐器交织共鸣,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华音乐气象。马头琴与舞蹈《万马奔腾》以磅礴视听,传递出草原文化的辽阔与深情;羌笛独奏《云吟羌情》苍凉悠远,引人走进历史的深处;朝鲜族洞箫与杖鼓合奏《桔梗谣》轻快婉转,展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手鼓独奏《丰收》则点燃全场热情,在互动中掀起演出高潮。

《宴歌》以四胡、马头琴与乐队交织出蒙古族的欢庆图景;《吾夏克木卡姆间奏曲》通过艾捷克与乐队的演绎,再现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灿烂华彩。最后,经典器乐合奏《花好月圆》在团圆和谐的旋律中为音乐会画上圆满句号,也象征着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非遗事业在新时代的生机勃发。

本场音乐会不仅是中华优秀民族艺术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湖北大学构建“美育浸润”育人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举措。作为“人民的非遗”系列展演的重要一站,我校以非遗音乐为媒介,搭建青年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桥梁,将民族音乐瑰宝转化为美育教学的鲜活内容,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青年的文化认同与审美素养。同时,活动也为学校探索“大中小学一体化艺术思政课”提供了创新案例,推动思政教育与艺术实践深度融合。

未来,湖北大学将持续深化美育与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民族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焕发更为持久的光彩,让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成为滋养心灵、凝聚力量的精神源泉。

(审稿:陈俊)


下一篇:湖北大学携手杨园街道共建“校地协同”新平台